
中华国粹:相声小品
- 主演:
- 小品精选集
- 备注:
- 类型:
- 相声小品
- 导演:
- 内详
- 年代:
- 0
- 地区:
- 语言:
- 更新:
- 2025-05-31 00:28
- 简介:
- 相声(Crosstalk)一种中国民间曲艺表演艺术,主要功夫分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详细

mp3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收听
- 2019年小品《乡音总关情》冯巩 王振华
- 2018年小品《钱不是问题》 曹随风 王彤 刘安宇
- 2016年小品《功夫令》师胜杰 石富宽
- 2011年小品《保险》邵峰 尚大庆 陈丽娟
- 2006年相声《我惯着他》周炜 范雷
- 2006年相声《天生你才》刘杰 杨进明
- 2009年相声《我们的父亲》王彤 曹随风
- 2008年小品《最后一次播音》冯继祥 刘兆庚
- 2008年小品《矫正器》杨晓苇 卢青
- 2008年相声《西望》梁晗 张舒宁
- 2004年相声《如此指导》博林 尹卓林
- 2004年相声《今天我上镜》师胜杰 孙晨
- 2004年相声《过把瘾》冯巩 朱军
- 2003年小品《今非昔比》陈寒柏 王敏
- 2003年小品《都是亲人》郭达 蔡明
- 2003年小品《我和爸爸换角色》郭冬临 金玉婷 小叮当
- 2003年小品《足疗》黄宏 牛莉 沈畅
- 2003年相声《新夜行记》李金斗 李建华
- 2003年相声《心累》侯耀文 石富宽
- 2003年相声《献宝》宋德全 王玉
- 2003年相声《喜事临门》韩翔 刘伟
- 2003年相声《五湖四海是一家》赵世林 刘惠
- 2003年小品《肉烂在锅里》杨议 杨少华
- 2003年小品《卖枕头》高玉庆 赵伟洲 牛成志
- 2003年小品《马路情歌》冯巩 周涛
- 2003年相声《懒汉》唐爱国 齐立强
- 2003年相声《获奖之后》杨议 杨进明 杨少华
- 2003年小品《都是亲人》蔡明 郭达 李文启 刘晓梅
- 2003年相声《大话神奇》李卫东 杨子华
- 2002年相声《学评戏》师胜杰 侯耀文
- 2002年相声《劝驴》范军 于根艺
- 2002年相声《卖布头》刘彤 大兵
- 2002年小品《邻里之间》牛群 郭达 蔡明
- 2002年相声《富了以后》马季 刘伟
- 2002年相声《传统与现代》刘彤 王殿云
- 2002年相声《办学》杨议 杨进明
- 2001年小品《卖猫》高秀敏 范伟
- 2001年小品《得寸进尺》冯巩 郭冬临 郭月
- 2000年小品《有话坐着说》牛群 冯巩
- 1999年小品《辩论会》朱军 等
- 1998年小品《功夫令》赵丽蓉 巩汉林等
- 1996年小品《打工奇遇》赵丽蓉 巩汉林 金珠
- 1996年相声《传谣》马季 刘伟 赵炎 姜昆
- 1994年相声《点子公司》冯巩 牛群
- 1993年小品《张三其人》严顺开 赵玲琪等
- 1993年小品《黄土坡》蔡明 郭达
- 1993年相声《候大明白》侯耀文 石富宽
- 1992年《姐夫与小舅子》陈佩斯 朱时茂
- 1992年 《妈妈的今天》赵丽蓉 巩汉林 李文启
- 1991年《亚洲之最》冯巩 牛群
- 1991年《警察与小偷》陈佩斯 朱时茂 魏积安
- 1991年《换大米》郭达 杨蕾 吴刚
- 1990年《难兄难弟》严顺开 黄宏
- 1990年 《学唱歌》姜昆 唐杰忠
- 1990年 《打麻将》巩汉林 岳红
- 1990年《主角与配角》陈佩斯 朱时茂
- 1989年《生日祝辞》牛群 冯巩
- 1988年《清官难断家务事》牛德草 朱世慧等
- 1988年《攀比》笑林 李国盛
- 1988年 《狗娃与黑妞》陈佩斯 小香玉
- 1987年《恩爱夫妻》王馥荔 陈裕德
- 1987年《产房门前》郭达 杨蕾 高兰村 邹小茜
- 1987年《拔牙》王刚 赵连甲
- 1983年小品《吃鸡》姜昆 王景愚
- 1983年小品《阿Q的独白》 严顺开
- 1983年相声《战士之歌》姜昆 李文华
- 1983年相声《小小雷峰》马季 赵炎
- 1983年相声《戏剧杂谈》 侯宝林 郭全宝
- 1983 相声《说一不二》马季 赵炎
- 1983年相声《山村小景》马季 赵炎
- 1983年相声《对口词》姜昆 李文华
- 1983年相声《错走了这一步》姜昆 李文华
- 1983年小品《逛厂甸》 斯琴高娃 严顺开
- 1983年小品《弹钢琴》严顺开
- 1984年小品《淋浴》 游本昌
- 1984年小品《吃面条》 陈佩斯 朱时茂
- 1984年相声《春联》 马季 赵炎
- 1985年相声《看电视》 姜昆 李金宝
- 1985年小品《拍电影》 陈佩斯 朱时茂
- 1986年小品《羊肉串》 陈佩斯 朱时茂
- 1986年小品《送礼》李婉芬 周国治
- 1986年 相声-《照相》 姜昆 唐杰忠
- 1986年相声《戏迷》 侯耀文 石富宽
- 1986年相声《唱歌的姿势》 姜昆 唐杰忠
- 1986年相声《怪声独唱》 笑林 李国盛
- 2006年小品《招聘》周锦堂 余信杰 尹北琛、田克兢
- 2006年小品《说事儿》赵本山 宋丹丹 崔永元
- 2006年小品《实诚人》 郭冬临 魏积安 黄晓娟
- 2006年小品《马大姐外传》 蔡明 郭达 岳秀清
- 2006年小品《跟着媳妇当保姆》冯巩 朱军 牛莉
- 2006年小品《打工幼儿园》牛群 刘小梅 闫学晶
- 2006年小品《粑耳朵》 张德亮 赵亮 张玺
- 2006年小品 《邻居》黄宏 巩汉林 林永健 刘亚津
- 2006年相声《新说绕口令》 刘增锴 朱德刚(台湾)
- 2006年相声《谁让你是优秀》 大兵 赵卫国
- 2005年小品《祝寿》魏积安 刘小梅 黄晓娟 孙涛 宋宁 小叮当
- 2005年 小品《男子汉大丈夫》郭冬临 牛莉 李根
- 2005年小品《魔力奥运》 邹德江 潘长江 刘亚津 陈寒柏 王志伟 傅琰东 汪燕
- 2005年小品《明日之星》(亦名《非常明星》) 李咏 魏三 孙小宝 模特两人
- 2005年小品《浪漫的事》郭达 蔡明 韩影 于恒
- 2005年小品《汇报咏叹调》许晓明 魏真柏 朱丹萍
- 2005年小品《功夫》 赵本山 范伟 蔡维利 王小虎
- 2005年相声《咨询热线》李伟健 武宾
- 2005年相声《笑谈人生》冯巩 朱军 蔡明
- 2005年相声《鸡年说鸡》侯耀文 石富宽 郑健 李嘉存
- 2005年小品《装修》黄宏 巩汉林 林勇健
- 2004年小品《兄弟》黄宏 程煜
- 2004年小品《送水工》赵本山 范伟 高秀敏
- 2004年小品《讲故事》严顺开 洪剑涛 小叮当
- 2004年小品《婚礼》蔡明 英壮 李咏 王晴 李恺悦
- 2004年小品《好人不打折》郭冬临 郭达 杨蕾
- 2004年 小品《都市外乡人》巩汉林 韩再芬 柏青
- 2004年相声《十二生肖大拜年》侯耀文 石富宽 刘亚津 刘俊杰 刘全刚 郑健
- 2004年相声《如此指导》博林 卓林
- 2004年相声《让一让,生活真美好》冯巩 刘金山 李志强 周涛 朱军
- 2017年相声《缺心眼与热心肠》方清平
- 2002年 小品《智力闯关》王小丫 李咏 鞠萍 秦梦瑶 刘小源 王子腾
- 2002年 小品 《圆梦》魏积安 杨蕾 刘敏
- 2002年 相声 《台上台下》冯巩 郭冬临 陆鸣
- 2002年 小品 《花盆儿》黄宏 巩汉林 张凯丽
- 2002年 相声 《谁怕贝勒爷》金士杰 赵自强 倪敏然 李建常
- 2002年 相声 《妙趣网生》姜昆 戴志诚
- 2002年 相声 《马年颂马》侯耀文 石富宽 师胜杰 王平 刘流
- 2001年 相声 《踩脚》姜昆 戴志诚
- 2001年 相声 《戏迷》 刘俊杰 唐杰忠
- 2001年 相声 《咱也试一把》笑林 王平 尹卓林 赵保乐
- 2001年 小品 《红娘》郭达 蔡明 刘桂娟 刘小梅
- 2001年 小品 《卖拐》赵本山 高秀敏 范伟
- 2001年 小品 《家有老爸》黄宏 林永健 黑妹
- 2001年 小品 《三号楼长》潘长江 黄晓娟 闫学晶、孙坤元
- 2001年 小品 《说声对不起》句号 洪剑涛 唐静
- 2000年 相声 《旧曲新歌》 冯巩 郭冬临
- 2000年 相声 《谈情说爱》 姜昆 戴志诚
- 2000年 小品 《钟点工》 赵本山 宋丹丹
- 2000年 小品 《小站故事》 黄宏 凌峰
- 2000年 小品 《同桌的她》 潘长江 巩汉林 王思懿
- 2000年 小品 《青春之约》 郭达 孙涛 唐静 苏岩
- 2000年 小品 《爱笑的女孩》 文兴宇 蔡明 句号
- 1999年 相声 《同喜同乐》 大山(加拿大) 卡尔罗(南斯拉夫) 露露(贝宁) 莫大
- 1999年 小品 《爱父如爱子》 严顺开 凯丽 李丁 王景
- 1999年 相声 《白吃》 奇志 大兵
- 1999年 相声 《瞧这俩爹》 冯巩 牛群
- 1999年 小品 《打气儿》 黄宏 句号
- 1999年 小品 《减肥变奏曲》 曾志伟 沈殿霞 潘长江 李琦 张力 孙福明 郑琦 刘小梅
- 1999年 小品 《将心比心》 高秀敏 范伟 黑妹
- 1999年 小品 《老将出马》 赵丽蓉 巩汉林 金珠
- 1999年 小品 《球迷》 郭达 蔡明 郭冬临
- 1999年 小品 《真情30秒》 孙涛 林永健 毛孩 周炜 范雷
- 1999年小品《将心比心》高秀敏 范伟 黑妹
- 1999年小品《球迷》郭达 蔡明 郭冬临
- 1998年相声《同桌》师胜杰 孙晨
- 1998年相声《坐享其成》牛群 冯巩
- 1998年 小品 《王爷邮差》 陈佩斯 朱时茂
- 1998年 小品 《拜年》 赵本山 高秀敏 范伟
- 1998年相声 《坐享其成》 牛群 冯巩
- 1998年相声 《同桌的你》 师胜杰 孙晨
- 1998年小品 《回家》黄宏 宋丹丹
- 1998年小品 《我在马路边》 严顺开 杜宁琳 赵玲琪 蒋小涵
- 1998年小品 《一张邮票》 潘长江 黑妹 大山
- 1997年小品《鞋钉》黄宏 巩汉林
- 1997年小品《柳暗花明》魏积安 高秀敏
- 1997年相声 《送福》 唐杰忠 刘流
- 1997年相声 《两个人的世界》 冯巩 牛群
- 1997年相声 《送春联》 笑林 李国盛
- 1997年相声 《京九演义》 侯耀文 石富宽
- 1997年小品《送您一支歌》姜昆 戴志诚
- 1997年小品 《宇宙体操选拔赛》 陈佩斯 朱时茂 李宁 李大双 李小双 李敬 李春阳
- 1997年小品 《戏里戏外》 牟洋 于海伦 黄玉玲
- 1997年小品 《鞋钉》 黄宏 巩汉林
- 1997年相声 《送您一支歌》 姜昆 戴志诚
- 1997年小品《三姐妹当兵》 孙涛 景风凌 王景 郭月
- 1997年小品《柳暗花明》 魏积安 高秀敏
- 1997年相声《两个人的世界》牛群 冯巩
- 1997年小品《过年》郭达 蔡明 郭冬临
- 1997年相声《打传呼》师胜杰 赵保乐
- 1996年小品《机器人趣话》郭达 蔡明
- 1996年相声《明天会更好》牛群 冯巩
- 1996年小品《路口》郭冬临 魏积安 赵亮
- 1996年相声 《老少乐》 马季 刘伟
- 1996年小品 《三鞭子》 赵本山 范伟 李海
- 1996年小品 《今晚直播》 黄宏 徐帆
- 1996年小品 《机器人趣话》 蔡明 郭达
- 1996年相声 《一样不一样》 王平 唐杰忠 王谦祥 李增瑞 常贵田 王培元
- 1996年相声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姜昆 戴志诚
- 1996年小品《过河》潘长江 阎淑萍
- 1996年相声《传谣》马季 刘伟 赵炎 姜昆
- 1996年小品《打工奇遇》赵丽蓉 巩汉林 金珠
- 1995年相声《最差先生》牛群 冯巩 倪萍
- 1995年小品《有事您说话》郭冬临 李文启 买红妹
- 1995年小品《杨白劳与黄世仁》黄宏 范伟 娄乃鸣
- 1995年小品《弹棉花》魏宗万 黄宏 徐玉琨
- 1995年小品 《找焦点》 黄宏 杨蕾
- 1995年小品 《如此包装》 赵丽蓉 巩汉林 孟薇等
- 1995年 小品 《牛大叔“提干”》 赵本山 范伟 张玉屏
- 1995年 小品 《纠察》 孙涛 郭月
- 1995年 小品 《父亲》 郭达 蔡明 赵宝乐 于海伦等
- 1995年 相声 《新春乐》 李金斗 石富宽 常贵田 阎月明
- 1995年小品《如此包装》赵丽蓉 巩汉林
- 1995年 相声 《谁有毛病》 刘俊杰 赵炎
- 1994年 小品 《越洋电话》 郭达 蔡明
- 1994年 小品 《吃饺子》 赵丽蓉 李文启 王涛
- 1994年 小品 《拆迁变奏曲》魏吉安 杨蕾 韩善续
- 1994年 小品 《八哥来信》 王馥荔 戚慧 赵亮
- 1994年 小品 《密码》 高秀敏 赵世林
- 1994年 小品 《上梁下梁》 郭柏松 杨瑞瑞
- 1994年小品 《大变活人》 陈佩斯 朱时茂等
- 1994年相声 《跑题》 李金斗 石富宽 阎月明 单联丽
- 1994年小品《洛桑学艺(其五)》洛桑 博林
- 1994年小品《洛桑学艺(其四)》洛桑 博林
- 1994年小品《洛桑学艺(其三)》洛桑 博林
- 1994年小品《洛桑学艺(其二)》洛桑 博林
- 1994年小品《洛桑学艺(其一)》洛桑 博林
- 1994年相声《点子公司》牛群 冯巩
- 1994年相声《打扑克》黄宏 侯耀文
- 1993年小品《追星族》郭达 蔡明 赵丽蓉
- 1993年相声《拍卖》牛群 冯巩
- 1993年相声《楼道曲》姜昆 唐杰忠
- 1993年小品《擦皮鞋》黄宏 魏积安
- 1992年小品《秧歌情》黄宏 宋丹丹
- 1992年相声《两个弄潮儿》牛群 冯巩
- 1992年相声《办晚会》牛群 冯巩
- 1991年小品《手拉手》黄宏 宋丹丹
- 1991年相声《训徒》马季 赵炎 史可达
- 1991年相声《着急》姜昆 唐杰忠
- 1991年小品《换大米》郭达 杨蕾 吴刚
- 1990年相声《无所适从》牛群 冯巩
- 1990年小品《超生游击队》黄宏 宋丹丹
- 1990年小品《超生游击队》黄宏 宋丹丹
- 1989年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赵丽蓉 侯耀文
- 1989年相声《送别》刘伟 马季
- 1989年相声《生日祝辞》牛群 冯巩
- 1989年小品《懒汉相亲》雷恪生 赵连甲 宋丹丹
- 1988年相声《求全责备》刘伟 冯巩等
- 1989年相声《生日祝辞》牛群 冯巩
- 1989年相声《送别》刘伟 马季
- 1989年小品《懒汉相亲》雷恪生 赵连甲 宋丹丹
- 1989年相声《送别》刘伟 马季
- 1989年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赵丽蓉 侯耀文
- 1988年相声《求全责备》刘伟 冯巩等
- 1988年相声《巧立名目》牛群 李立山
- 1988年相声《电梯奇遇》姜昆 唐杰忠
- 1987年相声《小偷公司》牛群 冯巩
- 1987年相声《五官争功》马季 赵炎 王金宝 冯巩 刘伟
- 1987年相声《虎口遐想》姜昆 唐杰忠
- 1986年相声《虎年谈虎》刘伟 冯巩
- 1984年相声《宇宙牌香烟》马季
- 1983年相声《聘文书》赵伟洲 杨少华
- 1962年相声《钓鱼》高英培 范振钰
相关有声小说
小说简介
相声(Crosstalk)一种中国民间曲艺表演艺术,主要功夫分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则以《夜行记》、《买猴》、《帽子工厂》等影响较大。相声用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用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多用于讽刺,现也用来歌颂新人新事。按人数分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群口相声、相声剧。早期发展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模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经华北地区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并融入了由摹拟口技等曲艺形式而形成,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为单口笑话,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后逐步发展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经过多年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晚清年间,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各地也有“方言相声”。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天津师范大学为相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代表人物相声演员师徒传承关系简图张三禄是当今社会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在《随缘乐》子弟书中说:“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的一样。”朱绍文(1829—1904)相声界祖师爷。艺名穷不怕,汉军旗人,祖籍浙江绍兴。他演出时打击节拍的竹板上刻着“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的字句。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相声演员表现出民族气节。常宝堃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治政府而被捕,张寿臣公开赞扬吉鸿昌等人的抗日,批评当局不抵抗政策;也曾为讽刺当时天津警察“贱”遇到麻烦。小品小品是一种艺术形式,广义上指小的艺术品,狭义主要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其特点是短小精悍,情节简单。 陈佩斯、朱时茂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吃面条》使小品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小品名称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在美术界,一幅简洁的、单纯的小作品称为小品。它本身没有复杂的内涵,只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或现象,表现形式较单一。如国画小品,版画小品,油画小品。在演艺界,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组合表演,也称为小品。小品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1983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0班的一个观察生活练习《买花生仁的姑娘》,作为一个戏剧小品被搬上了春节联欢晚会,岳红、高倩、丛珊、曹力诸明星们朴实的表演,诙谐幽默的风格赢得了观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小品”。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不可或缺的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其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倍受观众的喜爱。如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动作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并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风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意义。受其影响,随后严顺开、赵丽蓉、宋丹丹、巩汉林、赵本山、范伟、高秀敏、黄宏、郭达、郭冬临等等一大批小品明星脱颖而出,小品这个新的演艺形式空前火爆,它的题材也空前丰富,小品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趋多样化。从此小品成为文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独特的。历史沿革小品《街头卫士》“小品”一词早在晋代即有了,本属佛教用语。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编成《苏长公小品》,最早将“小品”视作文学概念。陈继儒《〈苏长公小品〉叙》云:“如欲选长公之集,宜拈其短而隽异者置前,其论、策、封事,多至数万言,为经生之所恒诵习者稍后之。如读佛藏者,先读《阿含小品》,而后徐及于五千四十八卷,未晚也。此读长公集法也。”(《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卷十一)提出“短而隽异”作为“小品”的特征,并比之为《阿含小品》,也可见“小品”概念是由佛经移来的。这是晚明人最初的“小品”观,大体上指散文体,篇幅短小,隽永新异。陈继儒是晚明文坛“山人”一族的领袖人物,经他一号召,“小品”一词遂不胫而走,一时人人竞相写小品、选小品、论小品,蔚然成为风气。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小戏等剧目的优点。尤以赵本山、陈佩斯、朱时茂、宋丹丹、黄宏、蔡明、郭达、潘长江著名,这其中,只有赵本山继承了地方语言艺术的正宗,同时,也颇具脱口秀巨星的潜质。其他明星都有些过于表演专业了。赵本山的成功跟他来自民间的背景有关系,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鲜活的生活语言。它的艺术气质是跟话剧绝对对立的,它的语言气质也是跟话剧截然相反的。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有:陈佩斯、朱时茂、蔡明、大山(加拿大籍)、巩汉林、郭达、何宝文、侯耀华、黄俊英、黄宏、洛桑(已故)、宋丹丹、严顺开、赵本山、范伟、潘长江、赵丽蓉(已故),高秀敏(已故)小沈阳(赵本山徒弟)等。